打破思维定势,激发进取力量
发布日期:2016/4/20 10:00:30 | 浏览次数:9106 来源:张建民/集团总经理
近期,读了一本流行书籍:《打破思维里的墙》,就是指导人们打破思维的枷锁,放飞思维,拓宽眼界,挑战自我,求得改变。想以这本书为引子,与大家谈谈思维定势的问题。
对我们员工来说,这本书给人的一个重要启发,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从中激发出进取的力量。大家可回顾一下,在过去的一年里,如果觉得你与同事之间时常磕磕碰碰,工作能力停滞不前,业绩表现黯然失色,处于一种平平淡淡的状态,那么,你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思维定势是不是出了问题,是否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提升自身的情商和灵商,实现职业梦想。
一、思维定势是一种固定习惯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我们根据经验、书本知识,甚至是模仿他人的思考或行为动作,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并利用这种思维习惯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固有的思维习惯会快速地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思维定势。我们要求梳理流程,建立管理模块,其实就是为了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思维定势能够帮助我们快捷地解决问题。但是,当环境发生改变或者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突破的时候,思维定势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若我们还继续固守这种思维定势,将会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使我们不能灵活地运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阻碍我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台湾心灵作家张德芬说过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从作品的角度看,或许这只是一种文学表达,但是将它放在心理学的层面,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外面只有别人,没有自己”的思维定势,一旦心情不畅快,便认为是社会和周遭与自己过不去。我们需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做到“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言行举止和自身形象都是别人根据我们的行为做出的评价和反应;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心理出现了障碍,将会影响到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错误地判断外界对我们的评价。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学生每个人的脸部涂上一个疤印,然后老师趁学生不注意,又将其疤印偷偷抹掉,并让学生出去体验别人的反应。回来后学生们一致的意见是,这个疤印很难看,影响了自己与他人的交流。事实是,这个所谓的疤印已经不存在,影响交流的其实是自己的心理。如果我们能够树立“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就会懂得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提升自我修养,外界自然会给我们一个公正的评价。如果我们通过修炼,提升到“心中只有别人,没有你自己”的境界,在考虑工作、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时刻将别人放在心里,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我们的进步就会更快。
思维定势主要有传统、书本、经验、名言、从众定势和麻木定势几种。每个人的生活和成长经历都会形成不同的思维定势。如果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比较艰难,而另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那么在两者都没有刻意修炼的情况下,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思维定势。前者,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是进取心强、专注、刻苦,但同时,由于长期在恶劣环境下生活,有可能包容心比较差,对事物敏感,心里比较狭窄,看重个人利益;后者,条件比较优越,可能会比较乐观阳光,容易拿得起放得下,但也可能比较随意,不专注,缺乏;前瞻性和规划性。总之思维定势的各种表现,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优缺点,其中的缺点需要我们主动去纠正,否则,它将会成为妨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进步的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改变思维定势的重要性。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市纪委工作,经常跟科长下到县里调研,刚开始总是感觉纳闷,科长讲话都很受欢迎和赞同,而自己发言则多数被冷落。按一般的思维,势必会认为自己人微言轻,科长一言九鼎,人们的重视程度肯定不一样,用不着当一回事。但我却细心分析彼此讲话的差别,发现领导的讲话往往客观、全面、可行,而自己的发言却习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忽视了别人的感受。究其原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的思维定势出了问题。之后我调整了方式,人家讲话的时候,首先注意力集中,站在别人的角度,认真分析其讲话的出发点和理由;自己发言的时候,先实事求是地肯定对方观点的合理性,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人家也会同样用冷静客观的态度来评价你的意见。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和逐渐成熟,我在那个阶段的进步特别快,在同龄人中先行了一步,也为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方法论的基础。因此,突破思维定势,有可能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台阶,甚至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运程。
我相信在座每一位员工都希望成为职业经理人。那么,一个人的成长,能够走到领导岗位,具备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同理心是指我们善于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同理心一般有三层境界:一是要理解对方所表达的言语、行为和肢体动作。当你作为一个领导带领团队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准确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你就缺乏用人、判断、调动积极性的能力;二是能够理解对方未表达出来的情绪、情感、动机和思维。人有时基于自尊、礼节以及其它个人的目的,不愿意直接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就需要你从人性的一般属性、对方具体的特性以及所处的场景,进行综合判断;三是能够给对方最需要的东西。作为一个领导要知道每个人在单位最需要什么,然后通过工作安排或激励因素去调动他。如果无法满足其特定的需要,那就要设法把他的需求转移到别的方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对利益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企业能分配的资源有一定限度,所以我们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强大的正能量的磁场,在满足员工一定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将其注意力引导到精神鼓励、工作成就感和荣誉感上面。
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够当上班干部,目的是让孩子锻炼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领导能力等素质。对此,若只是停留在这样浅层面的理解,是难于如愿以偿的。其实,让小孩当班干部最重要的做法,应该是指导他从小培养同理心,塑造领袖特质,学会清楚地了解班上每位同学的需求,善于把同学们不同的情感变成正能量,从而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拥护。正是因为如此,同理心较强的人,往往有一帮非常忠诚的跟随者。
二、突破思维定势是一种创新能力
突破思维定势,实际上就是创新思维,它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思维定势,做出调整,进行创新性的思维活动。下面,我主要谈谈如何突破做人与做事的思维定势以获取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应主要具备三种思维:
(一)上位思维
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正直、正能量、同理心、大局观等领导素质。在工作中,普通员工一般容易形成两种思维:一种是领导说的都是对的,一种是我喜欢的领导说的都是对的。由此就会形成“领导安排什么,我就照做什么”的惯性。这是一种被动管理的思维,是一种妨碍个人进步的思维。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定势,培养向上管理的思维,即上位思维。在工作中做到:一是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观察领导如何布置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学习领导如何从全局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来思考工作,有意识地逐步锻炼自身的领导能力;二是分析各位领导的优缺点,去芜存菁,博取众长,全面培养自己的领导素质;三是员工身处第一线,对具体工作方案的思考,可能会比领导更加深入,做到“领导看不到、想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领导看到、想到、做到”,当领导在工作部署不周密的时候,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出完善的办法,或者把工作完成得更加完美,让领导肯定你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快进步的机会。
(二)前位思维
前位思维是指我们考虑问题要超前,看事情要看得远,想事情要想得深。前位思维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对所担负的岗位工作,一是能够与集团的战略和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二是能够与个人的成长目标结合起来;三是能够与个人的职业能力提升一致起来。当接受领导布置的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思考这项工作在部门、在总部、在集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同其他业务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思考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
(三)换位思维
换位思维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要求、利益与情绪,从对方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有一种训练,要求员工在交流时,要专心倾听人家的发言,认真分析和理解人家讲的内容,然后自己发言时,先要把对方的发言要点重复一遍,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交往中换位思维的一种体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式:
一是赞许认同。当对方的意见代表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一种历史进步的主流、一种无可挑剔的选择时,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有“识时务为俊杰”的睿智、要有“相见恨晚”的激动,主动放下自己的狭隘和自尊,摒弃原先不适宜的想法和看法,支持和协同对方完成共同的理想。
二是求同存异。当我们在讨论问题、对待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抓大放小。先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达成共识。当大家对主要问题的意见一致,就没必要在次要问题上面纠缠不清。主要矛盾不解决,总是把精力放在枝节上,就会产生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是和而不同。在原则问题上有争议的时候,不要急于否定对方。大家能坐在一起,就是缘分,有相同的情感和愿望,虽然大家意见不同,但是出发点都是好的。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对他所表现的合理地方予以理解和肯定,如他的立场、出发点、角度等。虽然大家的观点不一致,但是因为能够营造出“和”的氛围,就可以为今后留下继续接触、商谈甚至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本人在2015年度意昂2平台集团总部优秀员工表彰会上的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