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其转型发展
发布日期:2016/9/12 9:33:16 | 浏览次数:9744 来源:集团企业一部 李正祥一、行业拐点出现,低空难以高翔
2008年5月4日,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制定试点政策以及配套措施,小额贷款公司(简称小贷公司)如雨后春笋,大批涌现。截至2015年末,全国共有小贷款公司8910家,贷款余额9412亿元,从业人员117344名。小贷公司的快速发展填补了我国信贷市场的空白,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然而,2015上半年以来,小贷公司行业增速开始放缓,2016年一季度更是出现了负增长。2016年一季度,小贷机构数量环比(较2015年底)减少43家,从业人员减少979人,实收资本减少33.89亿元,贷款余额减少31.41亿元,分别下降0.48%、0.83%、0.40%及0.33%。
小贷公司行业负增长,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持续下滑,需求不足。预计2016年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9.9%,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速为 9.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投资下降更为明显,1至5月民间投资名义增速仅为3.9%,同比大幅下降7.5个百分点。2016年消费总体疲软的现象也比较明显,预计上半年全社会零售增速为8.0%,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速为7.8%,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不足,行业增长乏力,贷款需求下降。
二是小额贷政策空间不足。我国小额贷公司不能吸收存款,银行融入资金不能超过资本净额的50%,资金规模难以做大;只能办理各项小额贷款业务,不能从事投资业务、委托贷款业务及其他中间业务,业务模式单一;只能在注册地开展业务,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没有业务规模效应;贷款利率不能超过银行利率的4倍,且不享受银行业税收优惠,盈利空间受到“双边”限制。根据上述规定,政府只是向小额贷开放了有限的低空空间,小贷公司很难有较快的发展,也很难有较大的发展。
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被认为“国外小额信贷之父”,他所创立的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专门为乡村穷人贷款,其模式在国际上享誉已久,并于2006年10月13日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受“格莱珉乡村银行”模式的影响,东南亚一些国家相继推行针对中小企业和贫困阶层的信贷业务。印度尼西亚目前约有5万家小额信贷机构,形式包括商业银行、农村银行、合作社、基金、信贷联盟、国有发展银行和国有典当行。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下设地区人民银行、基层银行和独立营业中心,全国多达3600个。国外小额贷款机构有的是专业组织,有的是银行下属专门机构,但无论如何均属于金融机构,具有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职能。我国明清时期兴起票号、钱庄,其经营业务也涵盖货币的存、贷、汇、兑,依靠存贷差和汇兑收益赚取利润。与此不同,我国小贷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业务开展受到诸多限制,实为一种较为奇特的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是防范金融风险,但却在资源效率方面付出了较大的牺牲。
二、黑云压城,固守无力
小贷公司的使命是开辟我国小微企业金融市场这块处女地,期初也算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片蓝海,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和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传统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增长停滞,利润收窄,被迫开始转型,其方向之一就是开展小微贷款业务。根据中国银监会消息,截至2015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4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90%,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1322.6万户,较上年同期增加178万户。相对于小贷公司,传统银行资本实力巨大,技术力量雄厚,与工商、税务、海关等具有特殊的密切关系,能够较为方面的开展合作,获得客户信息资源,因而具有不可匹敌的竞争优势。
与传统银行转型小贷市场的同时,另一股竞争力量也迅速崛起。2014年3月,银监会正式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5月末,第一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即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已全部获批开业。民营银行均定位于小微金融市场,微众银行定位为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其“微粒贷”业务经过一年时间已取得了较快发展。截至2016年5月15日,微众银行微粒贷累计发放贷款超400亿元,总授信客户超过3000万人,贷款笔数500多万笔。背靠阿里的网商银行截至今年2月末,服务小微企业的数量已经突破80万家,累计提供信贷资金达到450亿元。落户上海自贸区的华瑞银行市场定位于贸易相关,着力满足“跨境业务需求”,此外华瑞还开展了投贷联动试点。2016年5月,第二批12家民营银行试点开始落地,其中重庆富民银行、四川希望银行分别与5月19日及6月13日获批,初步统计,目前为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通过预先核名民营银行达400余家。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民营银行数量没有上限,现已进入常态化审批程序。对于新设民营银行,受理权限已经下放给了各地银监局,目前各地监管局已经全面受理成立民营银行的申请,并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和尽职调查。民营银行的资本实力、技术水平等都是小贷公司难以比拟的,而更为重要的是民营银行与产业生态融为一体,深深地扎根于产业生态之中,加之民营银行杰出的创新精神,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业内人士认为,小贷公司行业整体上面临三大突出问题:一是资金来源受限,资金衔接成为突出问题;二是资金价格高难以形成客户粘性;三是人工手段进行营销与风险控制,效率难以提升,盈利能力与其他行业相比难有优势。随着竞争的深入,传统银行与民营银行凭借巨大的优势,与小贷公司展开竞争,居高临下垂直打击,小贷公司将难有还手之力,其生存将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
三、转型发展,何处龙门
小贷公司必须转型,转型方向目前看来有两个,一是转型金融控股公司,如麦肯特金融控股集团,从小贷做起,目前已在深圳、湖北、河南、福建等省市成立了3家小贷公司、1家典当公司、3家资产管理公司、2家投资公司、1家财富管理公司、2家基金管理公司。麦肯特走的是传统金融的道路,在金融业普遍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大背景下,麦肯特道路应该较为艰难,能走多远尚难判断,估计空间不会太大。另一方向是新金融。所谓新金融,亦称互联网金融,即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而催生出来的新的金融生态、金融产品与服务,目前主要存在形式为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众筹融资、余额宝模式等。另外,微众银行、网上银行等民营银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开展无抵押贷款业务,也是性金融的重要实现形式。新金融才刚刚滥觞,将会不断地演化发展。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认为,新金融(互联网金融)1.0时代是搭建跨地交易平台,实现不同地域客户间的投融资需求相连接互联网;2.0时代是搭建跨业开放平台,以满足投资人对不同行业产品的需求,建立不同行业金融机构间的交易市场;3.0时代是搭建跨境国际平台,实现国内国外投资市场互联,吸引海外投资人。著名经济学者宋宏斌认为新金融最终会形成资金融通的全面众筹。当然,新金融的成长还有较长的路程,传统金融一定时期内不会失去自己存在的土壤,但趋势已定,必须抓紧筹谋。小贷公司与其在传统领域抗争,不如转向新金融胜算更大。
转型新金融,以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植根于产业生态圈、产业链或生活(社交)社区。小贷公司需要植根于上述生态圈、产业链或社区之中,并与之融为一体;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进行征信。数据信息是金融公司的重要资产,谁拥有大数据挖掘技术或手段,在大数据分析利用方面获得优势,谁将会掌握金融市场的主动权。小贷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开拓创新,找到其与产业生态圈、生活社区及互联网技术的结合部与结合形式,打造具有特色的商业模式,唯此有望跨入新金融之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