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供应1.8万套保障房 部分申请人可享大户型
发布日期:2015/3/4 9:36:43 | 浏览次数:4291 来源:深圳晚报记者昨日从市住建局召开的年度工作大会上获悉,今年我市计划供应保障房1.8万套,同时,探索将实用型人才住房优惠逐步扩大到教师等“实践型”高层次人才。
据了解,2014年我市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和分配工作,超额完成建设任务,供应套数创历史新高。全年计划新开工保障房2.5万套,实际开工3.1万套,超0.6万套;计划竣工2.5万套,实际竣工2.74万套,超0.24万套;计划供应2.8万套,实际供应3.1万套,超0.3万套。
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说,2015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房1.5万套、竣工1.5万套、供应1.8万套,加大保障房的配套建设力度。同时,结合深圳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实行更加灵活的租售补住房保障政策;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的定向配租力度;进一步扩大人才补贴试点的覆盖面;计划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30亿元。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局将探索将实用型人才住房优惠逐步扩大到教师等“实践型”高层次人才。同时实行租、售、补相结合,实现各类住房保障困难群体和新增人才保障率达80%以上,进一步加大人才住房配租配售比例,为深圳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据悉,今年,我市将以保障房、大型公共建筑等为突破口,在20个以上工程项目实施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试点。同时,全市计划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新增项目100个,新增绿色建筑示范园区4个。新建建筑全面按要求(按停车位的15-25%)配置电动车充电桩,新建住宅强制推广使用家用厨余垃圾处理器。
待售待租大户型保障房达2000余套
记者昨天从市住房研究会获悉,目前全市待售待租的大户型保障房已达2000余套。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保障房空置问题,市住建局在全国率先探索保障房区位补偿和价格补偿机制,允许购租偏远地区的保障房申请人适当享受大户型,以化解保障性住房供求结构矛盾,为全国破解保障房空置问题探路。
2000余套大户型保障房待售待租
据了解,在全国住房保障事业快速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与日俱增的同时,各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空置”问题日益凸显。据国家住建部披露,全国空置保障性住房已经超过30万套,如此规模的保障房空置问题已经成为住房保障领域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住房保障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深圳同样面临保障性住房“空置”的问题。
市住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霭贫介绍说,自“十二五”以来,我市历次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房源空置的问题,近期正在受理申请的锦鸿花园等五个安居型商品房项目也同样出现空置的情况,其中大户型保障房空置问题较为集中,历经多次租售均难以“消化”。截至今年1月,我市共有分布在福安雅园、锦绣观园等项目的安居型商品房三房待售房源1283套,分布在深康村、天颂雅苑等项目的公共租赁住房三房待租房源908套。
全市保障房结构性矛盾显现
保障房为何出现不好卖的现象?陈霭贫分析说,我市大户型保障房出现房源空置的主要原因是保障房结构性矛盾所致。一是我市保障房项目大多选址宝安区、龙岗区和龙华新区等原特区外地区,而在册申请家庭(人)大多分布在福田区、南山区和罗湖区等原特区内地区,保障房区位分布的供求矛盾较为明显。二是我市现有政策规定大户型保障房的分配条件较为苛刻,轮候库中满足申请条件的申请家庭(人)较少,无法覆盖现有的住房供应规模。根据《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轮候与配租暂行办法》规定,五人及以上家庭才可以申请超过70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在全市11609户公租房轮候家庭中,5人以上家庭仅仅只有13户,而仅深康村一个项目的70平方米以上公共租赁住房就多达903套,供求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大户型住房出现空置。
探索保障房区位补偿和价格补偿机制
记者昨天从市住建局年度大会上获悉,为破解上述难题,市住建局启动新一轮保障房分配制度改革,在全国探索建立保障房区位补偿和价格补偿机制,适当放宽大户型保障房的租购条件,缓解供求矛盾。
据介绍,所谓区位补偿机制,是指为补偿部分保障房项目区位偏远、配套不全的问题,在满足轮候库中已有大户型保障房需求的基础上,允许适当放宽大户型保障房的租购条件,拓宽住房保障的需求规模,缓解大户型保障房供求矛盾的分配机制。
而价格补偿机制,是指针对配套水平达标的保障房项目,在满足轮候库中已有大户型保障房需求的基础上,允许部分确有需求的申请人按照一定标准,补偿超面积部分价格后租购大户型保障房的机制。
据了解,为防止大户型保障房供过于求的情况继续加剧,今年我市保障房建设计划将相应调整,合理控制大户型保障房的供应规模,避免住房保障资源的进一步浪费。保障房补偿机制改革已列为深圳市2015年住房保障重点改革项目,目前相关方案已经拟定,力争今年上半年开始正式实施。
据了解,2014年我市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和分配工作,超额完成建设任务,供应套数创历史新高。全年计划新开工保障房2.5万套,实际开工3.1万套,超0.6万套;计划竣工2.5万套,实际竣工2.74万套,超0.24万套;计划供应2.8万套,实际供应3.1万套,超0.3万套。
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说,2015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房1.5万套、竣工1.5万套、供应1.8万套,加大保障房的配套建设力度。同时,结合深圳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实行更加灵活的租售补住房保障政策;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的定向配租力度;进一步扩大人才补贴试点的覆盖面;计划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30亿元。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局将探索将实用型人才住房优惠逐步扩大到教师等“实践型”高层次人才。同时实行租、售、补相结合,实现各类住房保障困难群体和新增人才保障率达80%以上,进一步加大人才住房配租配售比例,为深圳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据悉,今年,我市将以保障房、大型公共建筑等为突破口,在20个以上工程项目实施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试点。同时,全市计划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新增项目100个,新增绿色建筑示范园区4个。新建建筑全面按要求(按停车位的15-25%)配置电动车充电桩,新建住宅强制推广使用家用厨余垃圾处理器。
待售待租大户型保障房达2000余套
记者昨天从市住房研究会获悉,目前全市待售待租的大户型保障房已达2000余套。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保障房空置问题,市住建局在全国率先探索保障房区位补偿和价格补偿机制,允许购租偏远地区的保障房申请人适当享受大户型,以化解保障性住房供求结构矛盾,为全国破解保障房空置问题探路。
2000余套大户型保障房待售待租
据了解,在全国住房保障事业快速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与日俱增的同时,各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空置”问题日益凸显。据国家住建部披露,全国空置保障性住房已经超过30万套,如此规模的保障房空置问题已经成为住房保障领域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住房保障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深圳同样面临保障性住房“空置”的问题。
市住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霭贫介绍说,自“十二五”以来,我市历次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房源空置的问题,近期正在受理申请的锦鸿花园等五个安居型商品房项目也同样出现空置的情况,其中大户型保障房空置问题较为集中,历经多次租售均难以“消化”。截至今年1月,我市共有分布在福安雅园、锦绣观园等项目的安居型商品房三房待售房源1283套,分布在深康村、天颂雅苑等项目的公共租赁住房三房待租房源908套。
全市保障房结构性矛盾显现
保障房为何出现不好卖的现象?陈霭贫分析说,我市大户型保障房出现房源空置的主要原因是保障房结构性矛盾所致。一是我市保障房项目大多选址宝安区、龙岗区和龙华新区等原特区外地区,而在册申请家庭(人)大多分布在福田区、南山区和罗湖区等原特区内地区,保障房区位分布的供求矛盾较为明显。二是我市现有政策规定大户型保障房的分配条件较为苛刻,轮候库中满足申请条件的申请家庭(人)较少,无法覆盖现有的住房供应规模。根据《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轮候与配租暂行办法》规定,五人及以上家庭才可以申请超过70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在全市11609户公租房轮候家庭中,5人以上家庭仅仅只有13户,而仅深康村一个项目的70平方米以上公共租赁住房就多达903套,供求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大户型住房出现空置。
探索保障房区位补偿和价格补偿机制
记者昨天从市住建局年度大会上获悉,为破解上述难题,市住建局启动新一轮保障房分配制度改革,在全国探索建立保障房区位补偿和价格补偿机制,适当放宽大户型保障房的租购条件,缓解供求矛盾。
据介绍,所谓区位补偿机制,是指为补偿部分保障房项目区位偏远、配套不全的问题,在满足轮候库中已有大户型保障房需求的基础上,允许适当放宽大户型保障房的租购条件,拓宽住房保障的需求规模,缓解大户型保障房供求矛盾的分配机制。
而价格补偿机制,是指针对配套水平达标的保障房项目,在满足轮候库中已有大户型保障房需求的基础上,允许部分确有需求的申请人按照一定标准,补偿超面积部分价格后租购大户型保障房的机制。
据了解,为防止大户型保障房供过于求的情况继续加剧,今年我市保障房建设计划将相应调整,合理控制大户型保障房的供应规模,避免住房保障资源的进一步浪费。保障房补偿机制改革已列为深圳市2015年住房保障重点改革项目,目前相关方案已经拟定,力争今年上半年开始正式实施。